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變化亮點眾多并呈穩步增長

當前,各行各業、各地區均工資水啥樣?期,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均工資數據,隨后,各省區市陸續發布當地的相關數據。

記者梳理發現,有的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突破10萬元,有的地區城鎮私營單位年均工資增速超過10%,有的行業繼續穩居收入第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沖擊,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均工資保持穩步增長,工資變化亮點不少。

看地區:有差異但增長是“主旋律”

——江蘇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首次突破10萬元,深圳超13萬元;上海全口徑單位月均工資首次超1萬元

先來看全國均工資狀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57727元,比上年增長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雖然增速比往年回落,但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仍然保持增長。

“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衰退背景下,中國抗疫取得巨大成功,經濟率先復蘇,能夠實現城鎮就業人員均工資增長是十分不易的。”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對本報記者表示。

分地區來看,各地均工資呈現一定的區域差異,但增長仍是“主旋律”。

以城鎮非私營單位來說,記者梳理已有公開數據發現,深圳年均工資增長6.8%,達137310元;江蘇首次突破10萬元,達103621元,兩地均處在全國較高水

以城鎮私營單位來說,四川、山西、湖南等地年均工資增速突出,達到兩位數,分別為13.5%、11.2%、10.5%。

上海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均工資124056元,均每月10338元,首次過萬,比上年增長7.9%。

城鎮私營單位多是中小企業,受疫情沖擊較大,為何去年均工資繼續實現增長?“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通過階段大規模減稅降費、增加定向貸款并降低利率水、延期還本付息、發放穩崗返還資金、發放就業補貼、減免社保費用等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保障了城鎮私營單位均工資的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司長孟燦文說。

比較來看,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年均工資增速略高于非私營單位。“這說明均工資增長結構狀況良好,有利于縮小城鎮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之間的均工資差距。”蘇海南說,作為就業的主體,私營單位工資增長更快,也有利于為就業提供更好保障。

均工資變化受哪些因素影響?蘇海南介紹,企業經濟效益、物價水、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力供求關系等均會發揮作用。同時,工資增長還具有剛特征。“這是因為經濟總體水在一定階段內是增長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不斷增長的,需要相應的工資增長來適應發展變化。”蘇海南說。

看行業:多數工資水穩步走高

——最高增速20%,技術含量較高、知識密集型行業表現搶眼

哪些行業收入水更高、增速更快?

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均工資增速較快的主要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在統計的19個行業門類中,除住宿和餐飲業外,其余行業就業人員均工資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從增長速度看,年均工資增速最高的3個行業依次為農、林、牧、漁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23.4%、10.7%和10.0%。

孟燦文分析,在疫情影響下,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和遠程問診等新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帶動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均工資快速增長。疫情防控相關的機關事業單位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發放抗疫補貼,帶動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均工資快速增長。受2020年農產品價格上漲特別是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加之受部分地區對就業人員結構調整的影響,農、林、牧、漁業均工資增速較高。

從工資水看,年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7544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9851元,金融業133390元,分別為全國均水的1.82倍、1.44倍和1.37倍。

城鎮私營單位中,多數行業均工資保持增長——

在統計的18個行業門類中,除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等3個行業均工資下降外,其余行業均實現增長。

從增長速度看,年均工資增速最高的3個行業依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采礦業和制造業,分別增長18.7%、9.8%和9.6%。而教育行業均工資下降4.6%,增速最低,是由于私營教育行業多為各類校外培訓機構,受疫情影響,長期停課導致單位收入下降。

從工資水看,年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1281元,金融業82930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2233元,分別為全國均水的1.75倍、1.44倍和1.25倍。

綜合來看,不論在城鎮私營還是非私營單位,不論增速還是絕對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表現搶眼。對此,蘇海南分析,技術及知識價值含量較高的行業,當前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更明顯,國家同時實行了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信息業是高新技術產業,其產出高,相應的工資也高,正是這一趨勢的反映,這也是全球的發展趨勢。

看意義:制定政策標準的重要依據

——不代表個人收入,但能反映地區或行業的工資總體水,對制定或調整產業發展、民生等相關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均工資能代表個人收入水嗎?

據了解,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均工資是針對法人單位統計的,不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反映的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個人繳納部分。因此,公布的均工資比個人實際拿到的工資要高。

孟燦文還介紹,由于各單位所處行業、所在地區和經濟效益不同以及個人所屬的崗位不同,工資水有高有低。實際上,工資一般呈現正偏態分布,均值往往高于一般水,即大多數個體數據低于均值。因此,要更加準確地了解工資差距及變動情況,不僅要看總體均數據,還要結合更詳細的分地區、分行業、分崗位工資數據進行具體分析。

那么,公布均工資這項統計數據有何意義?

均工資能反映一個地區或行業的工資總體水,對于了解地區或行業發展,制定或調整產業發展、民生等相關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統計局在解讀中表示。

具體來看,均工資可作為征繳和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及城鄉居民最低保障標準的重要依據;是作為賠償制度的基礎數據;是政府科學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據;對制定稅收起征點標準等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一些地區已經將2020年均工資納入使用,如河南省期發通知明確,按照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派遣)月均工資5946元的計發基數,核算喪葬補助金、一次就業補助金、一次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工傷職工護理費待遇。

蘇海南建議,在均工資之外,還可考慮發布工資高位數、中位數、低位數等數據,便于社會各類人員找到本群體人員工資水所處的位置。這些數據結合起來,將不僅僅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的工資水、經濟發展態勢,對于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及實施等都是重要參考。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
小電科技2020年凈利虧損1.1億元 分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