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百貨大樓迎落寞倒計時,北京再沒華聯商廈

9月30日,是北京華聯商廈在北京存在的最后一天。

位于北京望京凱德Mall的華聯商廈,將在國慶之前正式停業改造。“此次停業改造,是我公司經慎重考慮后做出的重大調整決策。會員可以9月30日前到店辦理積分兌換、清理手續,如顧客需要辦理退換貨,也請于上述時間之內到店辦理”,商場門口所貼告示這樣寫道。

“促銷甩賣已經持續一個月了?!蔽挥谏虖B一層的一位商戶告訴AI財經社,經觀察,商場一層到四層全部都在清倉甩賣,包括鞋襪、包、帽子、睡衣、家紡、內衣、童裝、成人時裝等,有的最低一折銷售。

雖為工作日,但現場并不冷清,人群中不乏中、老年人?!八麄儠r間比較閑,平時怕貴不會輕易進商場消費,這次可以出來撿便宜了”,一位90后消費者表示。

圖源:AI財經社拍攝

官網顯示,北京華聯集團(BHG)成立于1993年,是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集團之一。1997年,北京華聯第一家百貨商店開幕,至今已存在了24個年頭。

自2016年以來,北京華聯集團就在淘汰旗下百貨業態。截至目前,華聯商廈馬家堡店、安貞店、廣安門店、上地店、五道口店等均已進入閉店改造階段。

詢問凱德集團方面,對方回復稱,MALL·望京即將收回此前出租給華聯商廈的1至3層,總面積近1.5萬平方米,改造完畢后將自行經營,增容后的凱德MALL·望京預計將于2022年10月1日亮相。

事實上,百貨商場的消失在北京城已經屬于常見現象。據2019年北京市商務局公布,北京對10家傳統商場試點“一店一策”升級改造,包括西單商場、王府井百貨、長安商場等。

曾經紅遍北京的的北辰購物中心、萬方西單商場、老百貨三友商場等近幾年也相繼淡出人們視線。同時,留存下來的西單商場、藍島大廈、翠微百貨、王府井旗下的東安市場等都有改造計劃,向消費升級轉型,老一代人口中的“百貨商場”正在成為記憶。

百貨大樓落幕倒計時

28日,離正式停業還有2天,AI財經社來到望京凱德Mall華聯商廈現場,發現除了餐飲和手機店,各家商鋪都拉起清倉大甩賣的橫幅:黃金398元/克、原價幾百的斷碼鞋子現價100元、童裝1折……“像賣大白菜一樣”,現場一位參與搶購的消費者這樣稱。

圖源:AI財經社拍攝

從所售商品來看,不管是牌子還是款式,都偏老年人風格?!皝磉@里的很多年輕人都是給父母挑選,而且正好能趕上國慶回家送給他們?!鄙鲜鱿M者稱。

至于商鋪們的打算,部分店主表示將會遷進新址,還有的就會與其它線下店鋪合并?!斑@一升級,至少半年都無法營業,所以能甩的抓緊甩賣,買的多還會折上折”,他們稱。

上一次,北京引起轟動的百貨大樓關門事件還是在2018年1月。彼時,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店關門轉型,轉型后,將被改造成為文創、教育、培訓的綜合體,以及作為寫字樓被出租。據媒體報道,北辰購物中心在京經營了27年,曾是北京最能賺錢的百貨商場。該商場在1994年銷售過億,1997年大規模擴建,當年銷售額隨即達到12億元,利潤達6000多萬元。

據中國連鎖百強榜顯示,北辰購物中心2002年銷售達13.35億元,在百強表中排名42,2003年滑到62位,而到2005年就在連鎖百強中消失。在亞運村店關停之前,北辰時代生活廣場店、北辰時代名門百貨店、北辰購物中心北苑店三個項目已相繼關閉。

遺憾的不止是北京華聯商廈和北辰購物中心,近十年以來,全國各地百貨大樓關店倒閉的事情經常發生。

天津百貨大樓、樂天百貨、津匯廣場、遠東百貨、百盛......諸多曾在津城輝煌過的商場和賣場不見蹤影。其中,天津百貨大樓始建于1926年,是華北地區第一家大型國營百貨公司,樂天百貨東馬路是樂天集團2011在中國開的第一家全資店。

被稱為西安百貨三巨頭的民生百貨、開元商城、世紀金花,也是相繼撤退和關閉。據了解,民生百貨大樓曾經更是占據鐘樓商圈,是西安首屈一指的大型商場。

同時,位于上海太平洋百貨不夜城店,也于2020年因租約到期進入冰凍模式,此前三年多,太平洋百貨淮海店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閉幕,從鼎盛時期的三店占據三大商圈,到如今僅剩徐匯店,其在上海商圈市場逐漸變得“頹勢”。

此外,還有秦皇島、南昌、昆明、廈門、合肥、杭州等地多家購物中心(或商場)宣布關門停業。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長長的名單。

在幾代中國人的記憶里,都矗立著一座座百貨大樓的身影,里面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有秩的柜臺、熱鬧的人群,被視為一個城市的代表,令無數人渴望和向往。如今,新時代下,這些“城市地標”正逐漸消失。

誰還逛百貨大樓?

查閱華聯集團財報發現,其改進百貨業態其實早有跡象。華聯集團在2019年財報中提到,基于對消費者需求的調研和經營分析,華聯在報告期內完成旗下所有項目未來三年的調改方案,并通過品牌汰換與升級、優化業態組合推動客層升級,更新各購物中心經營定位。

華聯集團的轉型不無道理。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消遣方式變得豐富。在更多人追求體驗的情況下,單一線下的購物需求大大削弱。另外,像國金中心、來福士等購物中心的出現,也對百貨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還向AI財經社表示,線上零售是讓百貨大樓走向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據Wind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受疫情影響,百貨行業營收同比下降了37.52%。但安光勇認為:“隨著疫情好轉,對于百貨大樓來講,更該警惕線上零售的沖擊?!?/p>

一組數據佐證了這一觀點,近幾年百貨銷售不斷下滑,2019年全國百貨行業實現商品銷售額3518億元,同比下跌6.95%。截至2019年,全國擁有百貨門店總數4148家,為近十年來最低值。這意味著,即便沒有疫情這只“黑天鵝”,百貨大樓的日子也較為艱難。

近幾年百貨商品銷售額和百貨門店數有所下滑,圖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據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百貨商店銷售規模達到104.66萬億元,其中王府井、天虹股份、鄂武商A、銀座股份等形成較強的區域影響力。

據王府井2019年業績報告,其營收為267.89億元,同比增長僅有零點幾個百分點,凈利潤也同比下降達19.98%。并且,王府井的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三大板塊的毛利率也均出現下滑。

老牌百貨企業天虹股份是一家國有控股的連鎖百貨上市企業,于2010年上市,旗下有百貨購物中心、便利店、超市三種業態,主要有“天虹”“君尚”“sp@ce”“微喔”四大品牌。

但近幾年,天虹業績和利潤也都不如意,還于9月份發布“割肉”公告,將旗下的天虹微喔便利店以全資的方式轉讓100%的股權,羅森為接盤方。針對此舉,天虹股份在公告中特別提到,本次轉讓將有利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聚焦重點戰略的發展。但業人士則表示,實際上,天虹以超市百貨基因思維經營便利店較難成功。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進一步闡述道,“目前為止,購物發展經歷了四代,分別為解決短缺、滿足所用、滿足所致、滿足情緒。”

過去,以商場、百貨大樓為代表的傳統業態,把一些短缺商品聚集到百貨大樓,解決了人們的購物短缺的需要。百貨大樓是傳統商業邏輯下的產物,商場是商品集散地和消費者的體驗場所。

但如今,無論是人們的消費習慣,還是人們生活理念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中國的許多消費品產能也從短缺變為過剩,市場也從增量變為存量,因而機會也從解決短缺變為了解決升級。

以淘寶為代表的第一代電商平臺給大家提供了極大的全面性和便利性,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第二代電商平臺主打低價,給用戶帶來了超高的性價比;第三代直播平臺更是開拓出IP+私域流量的購物新模式,讓年輕的用戶追捧。而回到傳統商場來看,許多核心功能已經被新的方式代替。

“在多種背景影響下,傳統商場的商品集散和商品體驗功能消失,商場也完成了歷史使命?!蓖醭嗬じ嬖VAI財經社。

圖源:視覺中國

百貨大樓們的突圍

不過,百貨大樓關閉潮并不能說明該業態的價值已蕩然無存,其潛在活力依然還有很大。

國信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百貨仍然是優質的消費渠道。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0%;按零售業態分,其中百貨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9.5%,僅次于專賣店。可見,百貨店仍存在潛在活力。

一位消費者表示,百貨不會被淘汰,線下購物的快樂感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消費意愿。另外,愿意線下消費體驗的群體多是高凈值顧客,他們不會像在線上購物那樣強調“一鍵式”的便捷方式,而是更注重實體店的服務體驗、購物快感和尊貴感。

在安光勇看來,不管技術如何變化,人們的購物需求不會消失。百貨大樓可以進行自身變革,通過重新定位、重新包裝、推出新的模式來轉型。

據凱德集團透露,本次凱德MALL·望京收回的區域就是要改造為以零售、餐飲、體驗業態為主,同時優化家居業態、大型親子及兒童互動體驗環境,還會引進IT品牌旗艦店,讓業態組合更加優質。

同時,在眾多業務探索方面,新世界、王府井百貨、杭州大廈等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2015年,新世界通過公開招標進入免稅行業,2019年免稅業務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從原來的0%提升到了2019年的49%,達到31358億韓元。

2020年,王府井集團公告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成為一家擁有免稅品經營牌照的百貨企業。其2021年最新業績公告中明確表示,免稅品經營(是向特定消費者銷售包括香化、煙酒、食品、精品等免稅商品的零售業務)將成為公司主要業務之一。

圖源:視覺中國

另據王府井集團董事長杜寶祥介紹,王府井集團旗下東安市場,將在2021年年底以買手制百貨形式重新入市,其中三分之一的產品將來自海外。

杭州大廈自從穩固了“高端精品百貨”定位后,也獲得客流量的高速增長。2020年,疫情好轉后,其重新開門迎客的第一天里,前5小時營業額就破1100萬,銷量最好的化妝品品牌前三分別是CPB、VALMONT和Kiehl’s,其中CPB一個價值1180元/盒的集中護理組面膜,直接賣脫銷。

此外,百貨大樓也還在向線上和新消費形式靠攏。疫情期間,百貨企業率先開啟直播帶貨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疫情防控而減少的線下客流。其中,上海新世界百貨將2020年三八節促銷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抖音直播吸引了13萬+人次觀看,實現線上線下銷售總和環比增長了10倍。同年3月,重慶百貨四天線上直播帶貨實現銷售近1.19億元,環比增加4914.06萬元,增幅達70.58%。

總的而言,單純的提供購物已很難再支撐公司業績,同時也再難滿足新的消費者。如今的百貨大樓充當的角色,不再只有消費屬性,而是能夠滿足生活娛樂等多樣需求的“第三空間”。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聯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