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這個賽道半年融資60億,龍頭5個漲停板

有只股票連續拉了五個漲停。

哪只股票?

昂立教育。

這一通猛漲因為什么?

因為有《意見》了。

你有什么意見?

我沒意見,是兩辦有《意見》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意見一出,教育股聞風而動,就有了那5個漲停。二級市場當然只是短期的炒作行為,一級市場則早就嗅到了金錢的味道,職業教育、教育SaaS、素質教育等賽道百花齊放。據it桔子統計,今年上半年職業教育融資事件達超過20起,融資規模超過6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大環境上,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人口結構、優化區域人力資源配置環環相扣,相比德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中國職業教育與目前發展階段相比明顯落后,資本的密集介入顯然可以快速助推其發展。傳統的職業教育機構也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一方面這些學校下沉市場大量資源,另一方面相比互聯網、硬科技等新銳創業者,接地氣顯然是他們最大的特點。

在雙減政策發布后,資本對K12在線教育的熱情,轉移到職業教育上,只不過從數量和規模上看,呈逐月減少之勢。我簡單統計了一下,7月有10家職業教育公司獲得融資,總融資規模超過10億元;8月有6家,總融資規模3億元左右;到了9月就只有5家,總融資規模在1億元上下,并且相比于上半年和7、8兩個月,未出現一線機構或CVC的身影。

制圖:投中網

數量和規模雙減,說明什么?

首先在政策上,職業教育與K12始終一以貫之,前者不斷支持,后者趨于規范。職業教育向來是資本市場看好的賽道,前幾年投資數量更加密集,目前跑出來的優質標的早就被大機構收入囊中,一些目前的潛力股也大多被發掘,可以說雖然鼓勵發展的《意見》才推出,但資本的密集搶灘期已經宣布結束了。

二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還需要觀望。《意見》雖然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但總體原則依然是“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從這個口徑來看,顯然與互聯網、智能家電等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不可同日而語,作為基礎設施的參與方,想要避免重蹈K12的覆轍,顯然需要更加理智的判斷。

職業教育究竟該長什么樣

一說到職業教育,技校、職高、中專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壞”學校呼之欲出,對應的則是技工、藍領等“低端”崗位。而實際上,中專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一些家庭來說比本科還吃香,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收入差距不大,有一份還算體面的工資;二是崗位需求大,可以更早的參與工作獲得經濟獨立,還包分配不用愁找工作,近似于鐵飯碗;三是在當時工人的社會地位依然較高。

一位在車企的朋友告訴我,他的一位長輩90年代中專畢業后分配到長春一汽,“一去就進了車間,工資小一千塊,每年還有不少獎金,可給親戚都羨慕壞了。”

而隨著經濟發展和高校擴招,中專、藍領、技工逐漸成為低端的代名詞。歸根結底,原因還是上述三點產生了根本的變化: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收入不夠看,進廠當工人一月三、四千元的工資,與高額的生活成本相比捉襟見肘;

其次是競爭同質、低質化,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跟不上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并且發展天花板肉眼可見;

三是隨著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了“靠腦賺錢高級,靠手吃飯低級”的刻板印象,社會地位一降再降。

因此就算到了2021年, 國內高校畢業生已經超過900萬人,畢業起薪甚至還不如藍領的情況下,中小學生為了避免被分流到職業教育,卷到了國家都出手“雙減”的地步,再加上為了前途剛走出校園的職場新人,為了生活拖家帶口的中年人,內卷這個詞已經被說得爛了大街,面如今近七成認為自己10年內達到年薪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倘若經濟有靈,也只能說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擠壓下,一部分此前的“高端崗位”,甚至也面臨逐漸被市場淘汰的風險,比如洛可可這類知名設計公司,已經開始率先革起了自己的命,孵化出主打AI設計的水母智能,原先至少需要花幾百塊找專業人士搞定的logo、包裝、海報等設計需求,幾十塊就可以讓AI搞定。

再如原先緊缺的代碼工程師,隨著高校和大廠等多年市場化的培養,供需天平的話語權也逐漸轉移至需求方,大廠校招的激烈程度甚至不輸熱門部委的公考,以至于出現“雙非不如狗,碩士遍地走”式的自我調侃。

來源:2021年中國互聯網招聘行業報告

因此廣義上的職業教育,絕不止狹義上的、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的技術人才培養,也包括如程序員、醫生、律師、財務等傳統高端人才的終身學習,甚至在社交、財商、管理等層面的社會進階職業培訓,理清了這個思路,才能找對正確的方向。

關于技術人才的培養,《意見》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弘揚工匠精神,完善如職業本科、職業研究生等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圍繞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興產業,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也就是說,人才的需求方企業是合作辦學的主力,資本在其中騰挪的空間不大,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那些專業職教平臺或社會進階職業培訓等職業教育機構。

人人都是“專業的刺猬”

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借用古希臘詩人“狐貍與刺猬”的故事,將知識分子分為兩類:“刺猬”習慣以一種理論體系解釋所有問題,恪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狐貍則狡猾聰明,靈活善變,習慣于旁征博引,接納新鮮事物。

對于所有的打工人來說,相比于單調的刺猬,當狐貍毋庸置疑是更好的選擇,主流價值觀也鼓勵我們做一個多面手。現實情況則完全相反,無論是高等教育亦或是職業教育,我們即將要培養的,都會是形形色色的“專業的刺猬”。

在這種背景下,我在梳理了一圈職業賽道的公司以后,發現關于刺猬的好生意,總體來說有四種方向:

第一種是就是“賣水”的公司。雙減以來,雖然K12教育已經熄火,但各種在線教育服務機構卻依然前景廣闊,僅7月以來,就有百家云、玩創Lab、考試星、光海科技、中企聚成、考試通、多多羅、江西柯俊、致學教育、翔動數科等多家公司獲得來自騰訊、梅花創投、喜馬拉雅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第二是“工匠文化”。羅永浩用一張“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的海報,讓國人重新認識了被海藏已久的工匠精神,此后《我在故宮修文物》《壽司之神》等一批優秀的紀錄片,讓許多人意識到,簡單的生活有時反而具備最豐富的的意義。

廣東一家木雕廠,招聘的一名工齡10年左右的雕刻師,月薪達3萬元。這里可以簡單做個對比,智聯招聘最近發布的《中國企業薪酬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崗位,平均薪酬為33314元/月。你看,一旦手上的技術與腦海中的藝術結合,藍領工資也不輸金領。因此,未來一些小而美的細分職業教育賽道,如果能幫助學生將知識與勞動結合,將有機會脫穎而出。

第三種是“幫刺猬做狐貍的夢”。如果現在還打著諸如十年前那般“0基礎三個月學習編程包年薪十萬”這種旗號,不用懷疑多半是騙子,如今流行的是“0基礎學建模月賺3000零花錢”“培訓財商賺睡后工資”,幫著刺猬做狐貍的夢,無疑是門好生意。

北辰青年在今年5月獲得了上市公司電聲股份的千萬元級戰略融資,這是一家是中國原創的基于興趣圈層的青年文化社交平臺,其招牌產品“Yes Go 100人成長行動營”與“未來大學”,正是看到了當下年輕人焦慮迷茫的無趣生活狀態,搭建社交與學習平臺,“培養使命驅動、持續自我迭代的人”,正是幫助刺猬夢想變狐貍的生意范本。

最終一種是培養“頂級刺猬”。一方面,每一個職場人都面臨同事、后浪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知識迭代的太快,就算是大廠的高級架構師,也面臨相當程度的職業危機,職場焦慮已經成為國人常態,終身學習、保持自身專業知識先進性,是克服職業焦慮的最直接途徑。

魔學院是一家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培訓方案的創業公司,今年連續獲得來自紅杉中國、鐘鼎資本的A、A+輪融資,目前已為數萬企業、千萬學員用戶提供學習平臺服務,累計學習人次達到一億以上。又如中升在線主營醫學護理領域的職業教育,覆蓋從初入行到進階的準入與培訓體系,獲得TAP太盟資本的千萬元級天使投資;另外還有如財會、編程的細分領域都有不少公司獲得了投資。

無論如何,對比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國內職業教育的崛起還需要時間,還有改變刻板印象、提升發展空間、拉高薪資水平、改善社會地位等很長的路要走。梁建章等學者學者還在呼吁通識教育,而無論是職業教育或是高等教育,精細化的分工是大勢所趨,放在以前,我根本不敢信還有“茶藝與茶藝營銷”這樣的專業。

以賽亞·柏林還曾提出積極與消極兩種自由的著名論斷。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國人前所未有的同時擁有著最大限度的兩種自由,但我總是隱隱有種被無形的手拖拽的感覺,某些時刻仿佛真的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多數時候又感覺不能,歸根結底,我們只是被時代洪流推著走的浮萍罷了。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聯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