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三盛控股連續“賣子”,高速增長暗藏“隱患”,回籠6億資金

許多房企正走在“自救”的路上,不論是70億元個人資金,還是無息貸款,地產行業大佬們并沒有“躺平”。

11月16日,三盛控股選擇出售兩家子公司回籠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公告顯示,三盛控股擬以6.21億元出售哈爾濱利福商廈有限公司及嘉標商廈(青島)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分別作價3.5億元和2.71億元。三盛控股表示,出售的公司將用于未來的潛在投資機會或用作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回籠資金的意味顯著。

作為一家福建起步的地產公司,其母公司三盛集團在1988年以橡塑發泡等實業起家,2001年才開始試水房地產,是一家跨界房企。

在三盛集團的扶持下,三盛控股近幾年增長迅猛,其在2018年到2020年期間,營收從9.34億元增長至87.79億元,增長超過9倍。2020年,盡管地產行業開局不順,大多企業增長也迅速放緩,三盛控股卻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營收同比增長276%,成為行業中又一匹“黑馬”。

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繼續保持著不錯的增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三盛控股實現營收51.32億元,同比增長199%,凈利潤6.52億元,同比增長394%。

上半年實現了311.61億銷售額,也超過了去年全年的241.28億元。

不過,高速增長下,需要時刻警惕風險。房地產行業遭遇的陣痛,正在給無數企業敲響警鐘。

立志在2022年實現總資產、銷售額雙千億的三盛控股,成長壓力并不小。有業內人士認為,“雙千億”的目標正在給三盛控股帶來困境,銷售額的快速增長,后遺癥開始顯現,例如違規施工、毛利率下滑等狀況相繼出現。

或許在面對行業危局時,主動放慢腳步,才是明智之舉。去年以來,房企面對“三道紅線”,警惕著資金流動性帶來的風險,不少企業開始選擇主動放慢增長速度,以尋求規模與穩健之間的平衡,避免出現經營風險。

畢竟三盛控股的高速增長,已經讓公司“三道紅線”從一條踩線,躍升至兩條。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三盛控股現金短債比為1.79倍,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53%,凈負債率169.2%。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現金短債比繼續維持在去年相當的水平,即1.7倍;但是剔除預收賬款及合約負債的資產負債率增高近25個百分點,達到78%;雖然凈負債率從169.2%下降至126%,不過還是超過了100%。三盛控股的“三道紅線”融資檔,今年從“黃檔”升至“橙檔”。

在中期報告會上,三盛控股財務管理中心總經理牟謙表示這次“三道紅線”的加碼對于三盛控股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也強調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斷降低杠桿率的水平,讓公司回到“三道紅線”的安全范圍之內。

但是面對三盛控股的潛在風險,投資者仍然需要保持警惕。據投資者網報道,三盛控股在7月的并購中,引發了“明股實債”的質疑。其在2020年財報顯示,少數股東權益占比66.58%,而少數股東利潤損益占比僅為4.9%。

除此之外,在上周11月9日,三盛控股還發行了年利率為12.5%的7000萬美元票據,用于2018年債券的再融資,票息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目前來看,“三道紅線”升檔,高息融資等狀況,會逐步蠶食三盛控股的經營收入空間和利潤,一味的追求高速增長,對于企業而言,難言美好。

今年以來,三盛控股幾乎已經停止拿地,其董事會主席林榮濱也明確表示,下半年面對拿地一事三盛控股不會盲目沖規模。應對眼下風險,穿越周期,或許才是房企當前的正確道路。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聯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