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創達,300496.SZ)早先憑借手機智能OS二次開發起家,跟隨Android共同起量成長,目前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平臺技術提供商。
股價方面,中科創達股價由2015年末上市當日收盤價的8.45元/股至12月28日午時的145.91元/股,漲幅16倍,市值飆升至620億元。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此外,據Wind顯示,中科創達的市盈率(TTM)已過百,這6年到底經歷了什么,何以撐起百倍估值?
01
立足操作系統,大力發展“多”增長極
中科創達成立于2008年,立足操作系統,設立之初主要從事面向移動智能終端的Linux系統產品的開發和相關技術服務,隨后拓展到Android系統,并開始與移動芯片廠商高通、Flextronics進行合作,隨著2014年以來一系列收購,業務逐漸擴展至智能汽車與物聯網等領域。
2014年中科創達與Inter成立合資公司,進入智能汽車領域;2015年與arm成立合資公司,進入智能物聯領域,同年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2016年先后收購北京愛普新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車載娛樂系統)、北京慧馳科技有限公司(車載娛樂系統)、芬蘭Rightware公司(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界面和引擎業務)、保加利亞圖像視覺技術公司MM Solutions AD(圖像視覺技術),實現了從手機智能軟件向智能汽車產業的轉型,此后于2020年12月收購輔易航51%股權(ADAS),持續發力自動泊車領域;2021年12月,與上海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達成戰略合作。
資料來源:信達證券研報
當然,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資本的青睞。
據企查查顯示,中科創達自2010年以來先后經歷7輪融資,僅2020年8月面向大正投資集團、財通基金、易方達資產管理、陽光保險、中意資產、嘉實投資、中金佳成、中信建投資本、國泰君安及太平洋資產等投資機構的定向增發金額就高達17億元,擬用于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項目、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5G智能終端認證平臺研發項目、多模態融合技術研發項目和中科創達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設項目。
資料來源:企查查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科創達實控人趙鴻飛持股28.78%、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持股12.7%,越超有限公司持股4.12%,陳曉華持股2.18%,其他公眾股東持股52.22%。
資料來源:企查查
據此前10月28日中科創達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當期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5%至26.72億元,利潤同比增長54.2%至4.50億元。受益于軟件行業快速發展,以及智能軟件、智能汽車和智能物聯網業務量明顯增加,中科創達營收和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事實上,2015年以來中科創達在營收和利潤上就保持較快增長,年復合增速分別為33.7%、30.5%。
目前,中科創達收入大致可以細分為智能軟件、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物聯網三大板塊。
橫向來看,中科創達智能軟件業務以手機為主,2020年收入同比增長20.2%至11.62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44%;智能網聯汽車收入同比增長60%至7.7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29%;智能物聯網收入同比增長83%至6.95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26%。
縱向來看,中科創達“老本行”智能軟件業務收入占比逐年走低,而“新興業務”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物聯網業務的發展相對較快,并一躍成為其新的主要增長點。
2016-2020年中科創達分板塊營業收入(億元)(資料來源:Wind)
再進一步從收費模式來看,中科創達又可分為技術服務、軟件開發、商品銷售和軟件許可四大類,2020年分別占比36.5%、36.3%、22.9%和4.4%。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物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中科創達商品銷售模式收入以年復合增長104%由2015年的0.17億元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6.01億元,占比也由2.8%大幅提升至22.9%。
2015-2020年中科創達分模式營業收入(億元)(資料來源:Wind)
中科創達屬于高科技企業,全球范圍內共有8500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比在9成以上。2018-2020年中科創達研發費用率保持在14%以上。
資料來源:Wind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前三季度中科創達經營及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下降嚴重,分別為-1.86億元和-1.25億元,同時由于籌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1.72億元)無法覆蓋上述資金缺口,導致期末中科創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所下滑。
02
伴隨5G滲透率的提高,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前景廣闊
要知道,中科創達進軍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物聯網領域并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審時度勢的必然結果。
隨著5G的誕生以及不斷普及,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政府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打通汽車、通信及交通等各方面關聯方,推動協同發展。而在此背景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滲透率均穩步提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以年平均增長率73%由2016年的146萬輛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1306萬輛,同時新車型滲透率也由2016年的5%增加至2020年的52%。此外,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也已年平均復合增長率26%由2018年的3514萬輛大幅增長至2020年的5649萬輛,并預計2025年出貨量為9323萬輛,2020-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0%。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當然,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智能駕駛市場規模相應保持快速增長。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以年平均增長率36%由2016年的490億元大幅增長至2020年的1702億元,同時2020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106億元,預計2025年增長至39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6%。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此外,據IHS Markit統計的數據顯示,預計2030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到681億美元,同時中國市場規模也將超過1600億元,屆時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由當前的23%上升至37%左右,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艙市場。中國市場座艙智能配置水平的滲透率約為48.8%,預計2025年超過75.5%。
資料來源:IHS Markit
03
下游需求旺盛,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物聯網市場
中科創達物聯網業務以TurboX平臺為基,提供核心計算模塊、操作系統、算法、ADK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而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近年來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多項政策鼓勵應用物聯網技術來促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中科創達物聯網主要產品包括掃地機器人產品、IP視覺/視頻產品系列(包括會議視頻系統)、VR/AR產品等類別。
在2021年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中科創達表示,“IoT的業務簡單來說可以用‘一橫兩縱’來概括。‘一橫’指的是包括IoT的軟硬一體的智能硬件模組,云平臺、AI訓練平臺等。實際上是把軟件OS固化到硬件模組上,提供的是軟硬通用平臺+AI+云技術。‘兩縱’指的是面向的消費物聯網和行業物聯網的兩個賽道。”
據中國信通院《物聯網白皮書》數據,2020年我國物聯網連接數42億個,預計2025年達到80億個,年復合增長率為13.7%。此外,據IDC《2021年V1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數據顯示,我國物聯網支持規模將以年復合增長率13.6%由2020年的1616億美元增加2025年的3053億美元。2020年全球物聯網支出6904.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23.6%,并預計以年均復合增長11.4%達到2025年的1.1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將提升到25.9%,位居全球第一。
資料來源:IDC
此時會有讀者存在疑惑,目前來看物聯網行業確實備受資本青睞,中科創達竟享行業紅利,但未來是否會有轉變呢?
答案是否定的。
從下游需求來看,基于掃地機器人市場熱度不減;微軟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引爆了AR/VR市場;消費類物聯網下游需求旺盛,工業類物聯網悄然興起,未來互聯網行業以及中科創達從事的物聯網業務仍具備長期發展的廣闊市場空間。
當然,在競爭尤為激烈的當下,沒有公司處于絕對安全,市場同樣對中科創達存有擔憂。作為智能車聯、智能座艙領域的頭部企業,中科創達也面臨著華為入局、中美關系及芯片短缺等不利影響,如何“化險為夷”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