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拯救“看牙”焦慮的年輕人?種植牙集采

“種全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的日子,快要結束了。

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其中,在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集采上,高值醫用耗材將覆蓋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

種植牙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它昂貴的治療費用。現在,植牙人群關注了多年的種植牙集采問題,終于靴子落地;而按照此前全國集采的經驗,這意味著種植牙的降價幅度或可達到60%-90%。

4顆種植牙,一輛二手車?

邵陽是一位常年牙疼患者,50歲的她,已經沒了4顆牙,其中有3顆是牙疼后自行脫落。她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隨著年紀變大,掉牙、牙疼成家常便飯,之前有想過去種植牙,但是,價格實在太貴了。我現在嘴里有4顆牙需要種,報價一顆最少1.2萬元左右,4顆種植牙就要花6.8萬元,這不就相當于一輛二手車的價格嗎?因此我就斷了種牙的念頭。其實,我也試過做除了種植牙以外的補救手段,但是,要么使用感受不好,要么使用時間很短,到最后還不如不折騰了,反正人老了也沒有年輕人那么有食欲了。”

當種植牙集采消息放出后,被問及是否會去補牙時,邵陽笑著表示:“那肯定就去了!”

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院口腔科門急診人次達1.74億,同比增長11.7%;對比之下,2010-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 8.5%。這意味著,國內口腔醫療趨于常態化,消費者的就診意愿也在增高。

但在一眾口腔治療項目中,種植牙治療費用昂貴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早在2019年,“第一批90后已經因為看牙破產了”的話題,就沖上了微博熱搜。在2019年做過種植牙手術的徐墨就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在那時,單顆種植牙我就需花費1.2萬元。”

在2021年年初,全國人大代表李小莉以個人植牙經歷向兩會提交了一份建議:醫院平均一顆種植牙治療費用大約在6000-20000元,“如果種全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建議將種植牙治療和服務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報銷范圍。

25歲的牙科實習醫生何明朗給《財經天下》周刊發了一張湖南私立口腔醫院的項目表。表格顯示,在新春活動期間,牙齒矯正項目4000元起,拔牙、補牙項目報價均是單顆68元起,種植牙項目單顆韓國登騰種植體原價3900元。此外,在何明朗看來,對于種植牙項目來說,公立醫院的治療費用比私立醫院更貴。

(圖源:受訪者提供)

“種植牙的話,費用大概在1萬-2萬元之間。”一位賽德陽光口腔的員工也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種植牙耗材,是“暴利”生意嗎?

招商證券《口腔種植牙行業深度報告》顯示,種植牙產業鏈包括器械耗材和口腔連鎖;其中,器械耗材又包括種植體、種植基臺、牙冠、修復材料。

種植體耗材是種植牙價格中的核心成本之一,也往往被外界認為是昂貴的種植牙生意中的“暴利”環節。

但實際上,在這一行業中,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近98%的比例。

據韓國牙科品牌Osstem的統計,在2019年,Osstem種植體市場份額占比為33%,韓國登騰占25%,瑞士品牌士卓曼占22%,美國品牌丹納赫占10%,美國品牌登士柏西諾德占8%。其中,走高端路線的士卓曼產品毛利率超70%,凈利率在18%-25%之間;走平價路線的Osstem,毛利率也在57%-59%之間,經營利潤率在5.5%-10%之間。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市場,外資品牌主導著種植體的定價,是造成種植體價格偏高的主要原因。

種植牙冠,也叫固定義齒,在港股上市的現代牙科,就是義齒行業的龍頭,成立于1986 年,從事義齒的生產及經銷,2021年上半年,現代牙科的固定義齒器材平均售價1735港元/件,毛利率為54.0%。然而,由于牙冠行業的壁壘不高 ,可替代性強,公司在2017-2020年的營收增長放緩,同比增速分別為33%、6.1%、3.8%、-8.7%。2021年上半年,現代牙科毛利率同比增長6.2個百分點,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生產團隊的產能提高。

在口腔修復材料方面的代表企業之一,是A股上市的正海生物。2021年上半年,正海生物口腔修復膜的毛利率高達91.53%。但是,實際上,口腔修復材料在種植牙的治療費用中占比較小。正海生物相關人員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在種植牙過程中,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用到口腔修復膜,只是根據部分臨床需求可能會用到。”

而以“牙茅”通策醫療為代表的口腔連鎖企業,則似乎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賺錢”,其毛利率多年維持在40%左右。2021 年上半年,通策醫療的毛利率為46.75%,同比增長6.44個百分點,但是仍未超過50%。

與此同時,種植牙也不是通策醫療最主要的營收來源。財報顯示,2021年1-6月,通策醫療口腔醫院主要業務分別是大綜合、兒科、正畸、種植,占收入的比重分別是43.72%、20.79%、18.66%、16.83%。

針對此次種植牙集采,通策醫療相關負責人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可以獲得價位更低且優質的種植體,同時,會考慮發展種植牙低端市場。

從頭部公司的毛利率上看,國內的種植牙產業相關企業,并沒有獲得如外界想象的“暴利”營收。

種植牙為什么這么貴?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種植牙市場中,由外資品牌主導著種植體的定價,是造成種植體高價的主要原因。同時,相比于耗材,在種植牙項目中,還有一塊費用“大頭”是醫生工資、市場推廣等服務費。

根據國海證券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種植牙市場總規模約297億元,其中種植體市場規模31億元;修復材料市場規模28.5億元;牙冠市場規模10.5億元;還有227億元為產品服務規模。

“手術費用中,種植牙植體核心材料占30%,醫生費用占40%,術后維護占30%。”前述賽得陽光口腔的員工說。他還提到,指定不同的醫生,價格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患者要面診賽得陽光口腔的外聘專家,需要加收5000元的面診費用。

“很多手術費用較高,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使用了高值耗材才造成手術費用較高,實際也是附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在里面,也體現在收費中了。”北京大學醫院口腔中心主任、牙體牙髓科主任醫師沈嵩也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以種植牙、正畸為代表的牙科手術中,需要牙科醫生針對不同患者牙口情況制定特定的治療計劃,并且治療過程長達4-6個月,這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然而,我國口腔醫療人才較少,掌握種植牙技能的更是少之又少。

據韓國牙科品牌Osstem的統計數據,中國每百萬人口腔醫師數量約100人,其中,掌握種植牙技能的醫生占比約20%。對比之下,美國種植牙醫生占比也在20%左右,但是美國每百萬人口腔醫師數量高達600人,是中國的6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17日,教育部官網顯示,為適應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需求,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增設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醫學人才隊伍不斷擴大,口腔醫療人才數量將擺脫“貧瘠”,口腔市場的人才供需會趨于平衡。

種植牙集采會帶來什么?

常態化、制度化種植牙在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集采,目前看來,已經“板上釘釘”。

對于國產耗材品牌而言,集采的落地,或許能進一步助力種植體實現國產化代替,終止外國品牌主導種植體定價的局面。

通策醫療證劵部相關人員也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種植牙集采,對于公司來說是一個機遇,借此切入低端種植牙市場,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但一個實際的情況是,目前,種植牙還沒有進入醫保。集采之后,種植牙是否會被納入醫保報銷?

在2021年9月22日,國家醫保局在回復全國人大代表李小莉提出的“關于規范種植牙材料費用并將其治療和服務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中,就表態稱,“根據規定,目前各省(區、市)對眼鏡、義齒、義眼等器具均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

“種植修復只是多種修復缺牙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最昂貴的一個方法,還有其他便宜的修復缺牙的方法可供選擇。或許有的地區比較富裕,可以通過醫保去支付種植修復的費用;但總體來看,我認為,醫保的錢應該花在診治比缺牙更嚴重的疾病上。”沈嵩說。

此外,也有醫生擔憂,在集采中,如果壓低材料價格,是否會造成“質次價低”的產品勝出。尤其是,在外企棄標的情況下,國產的種植牙耗材能否在質量上對進口產品進行替代?“醫用產品關乎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應該要在保證耗材質量的前提下去壓低價格,以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沈嵩建議。

而在集采落地后,種植牙乃至口腔醫療行業究竟會發生哪些變化,這才是2022年口腔醫療行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何明朗、徐墨、邵陽均是化名)

關鍵詞: 焦慮 集采 年輕人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聯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