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文學大家蘇東坡曾借荔枝表達對嶺南的贊美留戀之意。舊時嶺南,今日廣東,延續古時以來的物阜民豐,數字經濟領跑、5G發展領先的廣東,閃耀著新時代下的數智智慧。
數據中的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連續多年全國第一,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連續31年居全國第一,5G基站、光纖用戶數、4K電視產量等均居全國前列。截至7月底,省內5G基站總數達到31.3萬個,5G建設發展遙遙領先。正可謂,廣東,從來不缺高光時刻。
【資料圖】
實地走訪中的廣東,不僅5G建設數量領先,賦能千行百業也走在全國前列。從傳統制造業工廠,到5G加持下的智慧出行、再到智慧電網中無形的“安全衛士”,近日,跟隨數字中國移動行——廣東站的腳步,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走進這片5G蓬勃發展的沃土,感受5G賦能下,各行各業產生了哪些新變化。
入工廠,“5G+AI”練就“火眼金睛”
大隱隱于市,在廣東佛山順德區容桂街道科苑一路6號坐落著全球制造能力最大的空調風葉廠家——順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威”)。從琳瑯滿目的展廳步行到有條不紊的工作車間,伴隨著機器的高速運轉,在這里每天的貫流中節風葉生產能力超過100萬個。借助移動5G專網實現互聯互通,順威總部車間已經實現190臺注塑機、87臺焊接機和76臺動平衡機聯機聯網,聯網率達到了100%。
一眨眼即可自動完成一個貫流中節風葉360度視覺檢測;機器人不僅可以自動化生產,還可以“看到”并識別每個零部件的標刻……借助“5G+AI視覺檢測”,即可實現圖像實時回傳,又可同步至MES系統統計分析,機器替代人進行質量檢測已經成為現實。相比此前,在生產旺季,順威的員工數減少了40%,而產量則增加了50%,人均產能幾乎翻倍。
以5G技術助推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中國移動廣東佛山公司5G辦公室副總經理朱江介紹,除了5G專網,廣東移動還幫助類似順威的企業找到能夠解決AI視覺檢測難題以及其他“智造”轉型難題的供應商。目前,廣東移動已經累計服務佛山市級數字化工廠10家、示范車間19個,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12個,服務企業上云用云300多家。
伴出行,5G無人駕駛領航智慧交通
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熱度攀升,無人駕駛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以前只存在于想象的無人自動駕駛也變為可能。相應的,眾多疑惑也隨之而來。無人駕駛如何與5G相結合?如何保障智慧出行的同時實現安全出行?
來到廣州市南沙區參觀小馬智行時,記者解開了心中的疑惑。當天正好趕上雷陣雨,雨中無人駕駛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考驗。從平穩起步到雨中行進,再到避過路中的障礙物、安全返回路線終點,一整套行程已經驗證了無人駕駛的智能便捷。
其實,滿足無人駕駛帶來的大量數據通信需要,高可靠、高保障的無線通信網絡必不可少。廣東移動目前已對南沙區實行區域內合計81.6公里的測試區域,開展了5G基站的建設部署,目前該區域已經實現了99%的網絡覆蓋率,為無人駕駛實行提供了穩定可靠的5G網絡。
5G網絡建設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網絡通信保障上,更體現在安全保障上。5G網絡可以滿足大帶寬、低時延的要求,能夠保證行駛過程中,車輛運行狀態、車況數據等實時畫面以及視頻的回傳。
尤其在一些特定場景下,需要遠程與車輛進行實時的信息交互,此時5G專網的優勢就更為明顯,更快的數據傳輸意味著更快的情況判別和應急處理,在分秒必爭間做到盡可能保障車上人員安全。
就長遠布局來看,保障智慧出行,高精準的定位系統尤為重要。目前,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建設,中國移動已在全國范圍內建成逾4400個高精度定位基準站,可為車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等提供動態厘米級、靜態毫米級定位服務,助力自動駕駛車輛實現車道級導航、避障策略等精準定位場景應用。
助電網,5G化身智慧運維的總指揮
無所不及,即取即用的水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就電力而言,有關高壓輸電變電一直以來都是特種作業,伴隨著5G賦能,智慧化也融入了電力電網的相關工作環節中。
自2019年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攜手合作以來,雙方合力在廣州南沙區打造國家級的“5G+數字電網”應用示范區。
走進廣州供電局500千伏獅洋變電站,我們首先看到的是5G變電巡檢機器人代替傳統的人工巡檢。利用高清攝像頭拍攝變壓器儀表數據,借助5G電力虛擬專網回傳信息,巡視任務完成后即可形成巡視報告,借助數字化技術真正實現將人解脫出來。
試想一下,如果遭遇惡劣天氣,機器人巡視能夠極大保證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實現更高的巡視頻率和更好的巡視質量。
不僅如此,不限于在變電站內的巡視,借助無人機與視頻監控可實現遠程巡視,結合高清圖像的AI篩選及人工復核,能夠大幅度提高巡檢效率,更安全、更快捷地化解輸電運維風險。據了解,原來1-4個月的一次人工巡視才能發現的問題,目前可以做到每天兩次遠程智能巡視,人工去一次現場的周期也變成了3-6個月。
“5G+數字電網”發揮的作用遠不止于此。以5G公網監控系統作為“總指揮”,“5G﹢數字電網”的應用場景也逐漸拓展到配電環節的控制類業務,示范區已完成涵蓋電網發、輸、變、配、用、綜合共51個業務應用場景的5G應用驗證,上線5G終端12005個,應用規模國內領先。
進園區,5G專網打通安全互聯“神經脈絡”
提起石化園區,腦海中閃過最多的大概是高聳入云的石化廠房、繁忙的運輸車輛以及忙碌的工人們,這些是園區運作的必備要素。但讓這些要素實現安全高效運轉,其背后是運維管理的力量。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作為全國重點發展的石化產業基地,如何讓其實現從傳統石化園區到智慧園區的蝶變,5G專網為其保駕護航。
在惠州移動的助力下,圍繞包括安全、環保、交通、應急在內的“四梁”,園區建設了“八柱”平臺(即一網通服平臺、一圖通視平臺、一庫通存平臺、一體通感平臺、一腦通享平臺、一表通評平臺、一制通用平臺、一心通營平臺),作為整個智慧園區建設的基礎支撐。通過平臺演示可以發現,該平臺貫穿了園區的整體智慧監管體系,為園區各部門的“智慧+”應用建設,以及智慧園區的可持續智慧發展提供系統性支撐,有助于園區提升管理效率。
打通智慧園區的“神經脈絡”,不僅需要打通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器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園區整體“大腦”,在各細分場景內還有賴于各類傳感器,建設包括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等在內的小腦,行程大腦—賦能小腦的體系,從而實現園區管理運維的整體智慧化。
截至目前,智慧園區中的“八柱”系統已正式投入運行使用,智慧安全小腦和智慧環保小腦也已完成接入“大腦”,守護石化區安全底線。
5G融入百業,數智引領未來。在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下,數字經濟在以廣東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扎根成長而且枝繁葉茂。面向未來,5G將加速賦能,加快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步伐,助推“數字灣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