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數據顯示,公司的整體發展態勢較好。”
4月24日,華遠地產2018年媒體見面會現場,在媒體的掌聲中,剛剛履新華遠集團董事長兼華遠地產董事長的杜鳳超帶領眾高管落座后,連續用了“三個同比上漲,一個成本降低”的良性指標來說明華遠地產2017年的市場表現。
2017年,華遠地產總資產同比上漲22.28%,實現營收同比上漲30.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漲10.47%。在融資環境趨緊的背景下,華遠地產還迎來了一個能反映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數字——平均融資成本降低了0.24個百分點。
或許,國企向來是“嚴謹”的行事風格,因此,從華遠高管的表情中我們很難猜測華遠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從華遠地產董事長杜鳳超及華遠地產總經理李然多次提及的“規模”一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華遠地產對于“要規模”、“要速度”的自我要求。
杜鳳超向和訊房產講起華遠地產企業的文化時說:“華遠集團是西城區在改革開放后成立的首批企業,經過30幾年的發展,現在是一個新興的國有企業。我們這個企業很注重創新,所以我們既是國有企業,同時也是一個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這一段話似乎也進一步印證了華遠地產規模化發展的決心。
選好城市拿好地:35天花52億元拿地
杜鳳超以及在華遠地產工作了24年的總經理李然,在各自的發言以及回答媒體提問時,提到了一個數字“879”。自3月1日至4月4日的35天內,華遠地產從公開市場五度拿地,分別獲得重慶濱江新城、佛山山水區、天津津南區等五幅地塊,總計耗資約52億元,新增土地儲備約879畝。截至目前,華遠地產已在全國完成京津冀、中部、西部、珠三角四大區域的戰略布局,進入了北京、天津、長沙、西安、重慶、廣州、佛山等七座城市。
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華遠地產在城市拓展上表現出了“精耕細作”的一面,在一個城市拿地速度往往都是短時間內二度進入。比如3月1日、29日,在重慶兩度拿地,共計新增土地儲備逾500畝;3月21日、28日,更是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兩次在佛山三水區摘地,擴充華南區域的版圖,這也是華遠地產首次進軍佛山;4月初,又以16億元的總價摘下天津津南地塊,進一步夯實京津冀大本營的戰略版圖。
根據華遠地產年報顯示,2017年,華遠地產全年實現土地儲備投41.85億元,新獲取項目6個,計容建筑面積約131萬平方米,新增貨值約186億元。從2018年前四個月華遠地產在土地市場的活躍程度以及拿地的軌跡線路來看,不排除華遠地產還將繼續在已進入的城市繼續拿地進行戰略深耕。而根據資料顯示,華遠地產預計2018年在土地儲備方面將支出約100億元。
在拓展城市的選擇上,華遠地產也有著一套自己的“篩選標準”,一般會考慮幾個維度:國家的發展戰略、城市的整體宏觀經濟面(人口增長情況、高凈值人群比例)、這個項目到底掙不掙錢。
李然說,做區域選擇和城市選擇的時候他們是非常慎重的,還舉了幾個例子,“我們做了對比和分析,現在已進入的城市,基本上都符合我剛才說的這幾個維度,比如已進入的西安,是去年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去年一年增長60萬人口。比如已進入的重慶,它是去年GDP增長最快的,GDP總額首次超過天津。進入的幾個城市,廣州、佛山等整個經濟面都非常好。我們覺得深耕這幾個城市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第一大任務就是深耕已進入城市。”
在媒體見面會上,華遠地產表示,接下來也會擇機進入一些新的城市,而參考標準還是上述幾個維度,比如,從國家戰略來講,現在非常關注“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蘭州、銀川等城市,再比如,雄安新區、京津冀、大灣區周邊城市也是華遠地產非常關注的區域。
對于未來的規模,華遠地產也給出了一個量化的數據:預計今年實現銷售額是120億,如果對比去年的話,大概提升55%左右。
打好融資戰:今年重點做兩件事
“選好城市、拿好地“只是華遠地產規模化之爭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找好錢”。
”2018年是金融行業去杠桿年,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不管是銀監會還是人民銀行,一共出臺了19個關于嚴控金融的文件和政策。對于房地產商而言,2018年融資確實有難度。但是華遠早已做好應對之策,在2016和2017年之前融資相對比較寬松的時候,我們已經做了足夠的準備和充分的安排。當時金融類創新產品比較多,華遠勇于創新敢于嘗試,能做的各種產品,只要是政策允許的,我們都做了。”據華遠地產財務總監焦瑞云介紹,目前行業普遍融資成本在7.6%左右,而華遠地產2016年和2017年的融資成本分別是5.85%、5.61%。
對于2018年的融資前景,焦瑞云認為,雖然政策有所收緊,但企業融資還是有機會的,一方面,華遠有2016-2017年的融資沉淀,另一方面,企業將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比如長租房的發債,下一步還會考慮發美元債、私募債等。
華遠地產董事會秘書張全亮則直接表示, 因為銀行面的資金收緊是一個趨勢,未來還必須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進一步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今年重點做兩個事:一個是5億美元的美元債發行工作;一個是前一段董事會通過議案的50億私募債的發行計劃。“如果說下一步對于地產公司的股權融資進一步放開的話,我們也會考慮在股權融資方面做一些動作。”
當然,所有的融資都是為了匹配華遠地產的城市拓展和業務拓展。因此,如果說打好融資戰是華遠地產的第二步進行曲的話,那么,培育新項目則是華遠地產的第三步曲子。
目前,華遠地產旗下已有住宅、辦公、商業、公寓、酒店五大產品主線,地產是主要業務。在此之外,華遠地產還在進行一些新項目的投入力度,但華遠地產并不著急將新項目裝進地產,而是酌情考慮其成熟度后再做打算。
“地產作為我們的主要業務,除了緊密依托集團的資源外,集團所給予的不僅僅限于單純的資金支持和融資擔保等,還有產業上的直接投入。集團和地產會共同打造產業、主題等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目前來看,效益主要寄托在未來。上市公司不僅要完成經營任務,給予股東好的回報,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關注一些長期發展項目,例如:主要依靠集團予以啟動合作的項目——也可以稱之為集團代為培育。當達到成熟度比較高的時候,集團會將項目轉入或者裝進地產。”杜鳳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