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要聞 >

日本現金貸也瘋狂:從民間“消金三惡”到銀行“過剩融資”

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民間消費金融公司崛起,日本進入了消費信貸的黃金時代。然而,過度消費導致了“消金三惡”(高利率、多頭借貸、不當催債),一些底層用戶陷入債務危機,甚至出現自殺或離家出走的極端事件,軟暴力催收導致的社會問題更是備受詬病和輿論指責。

重磅監管之下,2000年后,日本消金亂象逐漸熄火。如今,在負利率、監管真空的態勢下,日本的銀行成了現金貸的主力,過去五年間現金貸余額漲幅高達7成,“過剩融資”正引發日本監管層的關注。

“消金三惡”死灰復燃

“300萬日元以內,無需收入證明即可申請。年化利率為4%~14.5%不等,最高額度800萬日元,最短審查時間30分鐘,沒有銀行賬戶也能申請。”以上是在日本電視、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廣告詞,而代言人則是當紅女星吉高由里子。

近期,“現金貸”在中國飽受爭議,監管政策也紛至沓來,但你可能想不到,上述廣告就是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三井住友銀行的現金貸廣告。此外,其他兩大銀行——三菱東京UFJ、瑞穗金融集團都曾請當紅影視男星阿部寬、福士蒼汰,當紅女團乃木坂46作為代言人,且會根據明星的熱度來不斷更換人選。

“當年民間現金貸公司在重壓監管下破產,基本都被日本大銀行收購,如今銀行成了現金貸的主力,這幾年負利率壓得銀行息差收入緊縮,消費金融這塊業務可是主要賺錢的來源了。”三井住友消費金融部員工Yasum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也透露,日本人工作結束后愛喝酒,日語里叫“飲み會”,“甚至有些投行精英,有時候這種酒局太多了,也會借現金貸來周轉一下。”

眼下,“過剰融資”(中文意為“銀行消費金融過度”)已經引發了日本政界的高度關注。早年,《貸金業法》對民間貸金公司提供消費信貸的規模進行了限定,額度不得超過借款人年收入的1/3,且總規模不得超過50萬日元。而銀行消費信貸不受此規模限制,銀行為了增加收益,為借款人提供便利,普遍為借款人提供超過年收入1/3的貸款,額度從過去的10萬、20萬日元,暴漲到了現在的200萬日元到300萬日元,年收入只有1000萬日元可超還款能力借到2600萬日元。

Yasumi也對記者透露,“消金三惡”的死灰復燃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年9月時日本金融廳就表示要到銀行徹查,現在銀行也都主動將貸款規模控制在借款人年收入的1/2,預計之后會出臺明確的監管措施。”不過她也提及,對正規途徑的消費金融應該規范而非限制,否則反而會進一步助長地下融資。

過度消費下的“消金亂象”

“《貸金業法》出臺后,過去民間的那些消費金融公司基本活不下去了,部分被銀行收購,例如現在最大的一家民間現金貸公司Promise就是由三井住友銀行控股。如今,銀行成為了現金貸的主力。”Yasumi對記者表示。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日本的消費金融就開始蓬勃發展,而無擔保的現金貸作為消費金融的一個分支則加速發展,這一行業也曾經歷了盲目發展、逐步規范、強化監管的階段。只是,如今問題又開始在此前不受監管、利潤受到負利率政策沖擊的銀行身上重演,致使個人破產大量增加,逃債、自殺案件屢屢發生,銀行風險加大,這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也成為近來國會討論的議題。

先從現金貸在日本發展的源頭說起。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段時間可謂是日本民間消費金融的“盲目發展階段”。

20世紀50年代中期后,日本經濟開始持續增長,非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在大阪開始興起,起初的貸款對象多為和服作坊等手工業者,特點是貸款金額小、周轉速度快。雖然消費信貸利率較高,但為手工業者提供了周轉資金,成為一種運轉較為成功的信貸模式。此外,日本小區模式的出現也聚集了大量的上班族,其逐漸成為消費信貸的最大客戶群體。

1964年日本成功舉辦奧運會,有力刺激了經濟增長,使日本民眾對耐用消費品和休閑娛樂等消費產品的需求迅速上升,但收入增長卻沒有同步提高,這直接導致了消費信貸需求再一次爆發式增長。一些消費金融貸款公司抓住機會快速發展業務,甚至出現了從銀行取得資金后向借款者放貸的情況。

到70年代后,消費信貸規模不斷膨脹,債務違約的發生頻率大幅增長,“消金三惡”的社會現象日益嚴重,消費金融市場成了“消金地獄”。

1983~1999年則為“逐步規范階段”。為整頓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1983年日本發布了貸金業自律行政命令并頒布《貸金業法》,開始對貸金業者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從此“貸金業”規范成為不吸收存款而向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行業,標志著貸金業被政府納入了正規金融體系。

然而,由于實際執法效果欠佳,仍沒能遏制“消金三惡”現象。由于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銀行已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進入消費信貸市場,非銀行消費金融貸款公司扮演了市場的主要角色。

1999年5月,日本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券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貸金公司發行債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并允許其把資本市場的融資用于發放消費信貸。

2000年后開始,鑒于“消金三惡”所產生的嚴重社會問題,日本民眾對貸金業產生反感情緒,日本的消費金融正式進入了“監管強化期”。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日本現金貸也瘋狂:從民間“消金三惡”...
迪斯尼600億收默多克雞肋資產,劃算嗎?
外資品牌仍處產品空白期 自主新能源汽...
過去40年全球近乎所有地區的貧富差距都...
迪士尼524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部分資產
再不合并,ofo和摩拜的投資人就要出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