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要聞 >

社科院財經院報告:2017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6.8%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共同舉辦的“NAES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2017年4季度)”28日在京舉行。財經院課題組在會上發布的報告初步預計,2017年四季度中國GDP增長6.7%左右,CPI上漲1.7%;全年經濟增長6.8%,CPI上漲1.5%。2018年全年經濟增長6.7左右%,CPI上漲2.0%左右。

與會著名專家學者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2018年經濟走勢,研討了應對經濟金融風險的政策建議。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副院長夏杰長研究員主持會議。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黨委書記杜志雄研究員,《經濟參考報》總編輯張超文出席會議并致辭。

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研究員代表財經院課題組做主題報告,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汪川、助理研究員馮明分別就2017年4季度國際經濟和我國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與金融監管等問題做了專題報告。新時代證券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建偉、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發表了精彩的論點。

報告認為,2017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出現了超預期復蘇,美歐日經濟增長加快,勞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物價溫和增長。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美聯儲將適時推進縮表和加息,逐步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

2017年四季度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工業生產基本平穩,新動能繼續積聚;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速比三季度略有回落;中上游行業繼續去產能,部分行業在前期去庫存之后補庫存。企業利潤仍保持較高增速,財政收入狀況好轉,進出口繼續保持增長,貿易順差環比擴大,國際收支改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彈性。雖然2017年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略顯放緩跡象,但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的韌性已經趨穩,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勢將進一步強化中國經濟的韌性。短期經濟波動不改變經濟韌性加強的顯著特征。

本輪經濟周期的主要推動力來源于供給側改革、房地產復蘇以及國際經濟復蘇三個方面。供給側改革繼續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帶動房地產市場銷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國際經濟復蘇帶動了我國出口增長,出口對GDP的貢獻上升。

2017年前三季度形成了經濟增長L型平臺上的短周期上升,但GDP增長L型背后潛藏著諸多短周期因素,導致四季度和2018年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2018年總體補庫存力度減弱,貨幣供應速度減緩,環保督查力度加大,我國房地產復蘇周期可能出現拐點,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面臨下行壓力;但國際經濟可能繼續保持復蘇,出口仍保持增長態勢,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望略微回升,和民間投資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總體上,工業生產繼續溫和增長,投資增速略微下降,消費平穩增長。PPI同比增速略有回落,CPI同比增速略有上升。

2018年是十九大勝利召開后新時代的開端,應抓住時機,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突出穩中有為。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方法,著重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在保證國內需求基本平穩的前提下,突出穩中有為,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延續經濟穩中向好的局面。

報告初步預計,2017年四季度GDP增長6.7%左右,CPI上漲1.7%;全年經濟增長6.8%,CPI上漲1.5%。2018年全年經濟增長6.7左右%,CPI上漲2.0%左右。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社科院財經院報告:2017年全年中國經濟...
燕京啤酒冠名2018年中國足協杯
周末全球財經要聞精選:巴菲特“咬”蘋...
推出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 滿足春節前后...
南京再現土地流拍 土地供應將繼續增加
“校園貸”變“高利貸”,年利率高達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