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外匯 >

人民幣匯率破7后中國央行祭出大招 穩定外匯市場預期

人民匯率破“7”后,市場對人民匯率關注度持續提升。26日早間,人民對美元中間價報7.0298,調貶378個基點。

隨后,中國央行祭出大招——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

離岸人民短線反彈,但隨后又開始走弱,截至26日17:45報7.166。“折算下來,遠期購匯額外要加差不多700點的成本。還有兩天時間,需要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企業客戶,可能會利用這個時間窗口進行遠期購匯。”某股份行對公業務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多數機構看來,中國央行的工具箱仍十分豐富。但短期而言,由于美聯儲加息進程遠未結束,強美元的上行動能仍未消散。在非美元貨貶值潮下,人民匯率相較而言仍算堅挺。

中國央行再出大招

“沒想到‘大招’出得這么快。”某外資行策略師告訴記者,市場對央行這一工具的祭出并不意外。早在上周9月21日,人民對美元中間價報6.9798,當日即期交易價格最弱觸及7.106,較中間價的偏離程度達到1.6%。22日凌晨,美聯儲如預期加息75BP,但提升了2022年~2024年的利率預測,分別從3.4%、3.8%、3.4%調整為4.4%、4.6%、3.9%,徹底粉碎2023年降息的幻想。中美利差倒掛的幅度有所擴大。

“隨著美元/人民2019年高點附(7.2),中國央行可能更關注匯率的穩定。今年國內的不利因素有可能給人民帶來一定壓力,中國央行將從其政策工具中采取更多逆周期的政策選擇。”巴克萊宏觀、外匯策略師張蒙對記者表示。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被市場視為外匯市場“自動穩定器”工具。一般來說,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與人民升貶值預期密切相關。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

對于此次調整,市場普遍認為,上調遠期售匯業務的準備金率,意味著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于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行為,屬于逆周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央行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主要是通過市場化手段,增加了企業遠期購匯成本,通過影響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行為,促進外匯市場供需衡,避免企業過度“順周期行為”“羊群效應”,導致外匯市場非理波動影響資源有效配置,拖累我國外貿和經濟復蘇。

該工具首次出現是在2015年人民大幅貶值、資本持續外流之際。當年9月,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于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

這里的“售匯”,是從銀行角度來說的,對應企業或者個人的“購匯”。當企業或者個人在未來某個時間有外匯需求時,可以現在買入外匯,也可以和金融機構簽訂一個遠期協議鎖定匯率。對金融機構而言,就是遠期售匯業務。

比如,某進口企業A,與銀行簽訂了一個遠期購匯合約,約定3個月后以1:6.8的匯率購買1億美元,即使3個月后人民對美元貶到1:7,A企業也能以6.8億元購買到1億美元,比此時在市場上直接購買節省2000萬元。

“一般在貶值壓力加大時,銀行都會建議企業進行遠期購匯,其價格相較即期購匯更好,這可能會被視為加大了人民貶值的預期。因而針對銀行的遠期售匯征收20%準備金意在抑制市場購匯行為,因為金融機構一般會將20%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某中資大行外匯交易員此前對記者表示。

央行仍可能繼續調用工具箱

由于美元大概率仍將走強,機構預計,中國央行將采取更多逆周期的政策選擇,特別是在10月期間。

信達證券宏觀策略總監解運亮告訴記者,央行穩匯率的工具眾多,包括但不限于:啟動逆周期因子、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收緊離岸人民流動等。

事實上,早在9月5日,中國央行就已經祭出過穩匯率的工具。當日央行表示,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從8%下調至6%)。此舉旨在適度釋放美元流動,以緩解人民貶值壓力。不過,相比起日均390億美元的在岸市場美元/人民交易量,200億美元的外匯流動釋放仍然相對較小。當日,離岸人民短線走升100點。6日,人民仍小幅走貶。當日,人民中間價報6.9096,下調98點。

此外,央行繼續發行央票,通過適度吸收離岸市場的流動,支撐人民匯率。9月20日,央行在中國香港成功發行50億元6個月期人民央行票據,中標利率為2.2%。

機構預計,未來不排除央行可能將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排除央行可能會引導金融機構減緩對外證券的投資,包括放慢發放QDII的額度等。

但張蒙認為,目前可能沒有必要采取其他宏觀審慎措施來控制跨境資本流動,因為外匯結算數據顯示,在美元對人民走強的背景下,結匯比率有所上升,而購匯率的攀升有所緩和。“我們也認為,考慮到中國央行的人民國際化舉措,官方宣布重新啟動逆周期因子的風險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周來,人民中間價的定價明顯強于模型的預測,顯示央行穩匯率的意圖。截至9月22日,央行連續21天將人民中間價定在高于模型預測的水,9月22日的負偏差是彭博從2018年開始發布中間價預測數據以來最大的,達到了約850點(即22日中間價按照公式應該報7.0648)。9月15日“破7”當日,偏差550點,已經是當時一段時間的高點。

強美元之下人民匯率怎么走

一段時間,美聯儲為抑制高通脹而加速收緊貨政策,隨著美元指數不斷走強,包括人民在內的非美元貨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但與英鎊、歐元、日元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相比,人民貶值幅度相對較小,而且人民匯率指數總體穩定。

市場分析認為,在美聯儲強勢加息和加速緊縮、歐洲能源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人民以更具彈的波動方式應對來自強美元的壓力,短期看,人民匯率階段承壓,但不具備趨勢大幅貶值的條件。

最新公布的8月份銀行結售匯數據看,衡量結匯意愿的結匯率為71%,較今年以來月均值提升3個百分點,衡量售匯意愿的售匯率為67%,與今年以來月均值基本持。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上述數據,一方面反映出在當前人民匯率點位下,市場主體結匯意愿較強,將成為人民匯率的重要市場支撐力量;同時也反映市場主體呈現“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交易模式,外匯市場交易秩序總體良好。

溫彬強調,從我國經濟基本面看,預計三季度GDP增速較二季度有明顯回升,通脹水溫和可控,國際收支狀況良好,特別是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項目保持較高順差,為人民匯率穩定和外匯市場穩運行奠定了基礎,人民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周茂華表示,從國內基本面、國際收支、人民匯率彈、人民資產長期配置價值等方面看,人民不具備趨勢貶值基礎。盡管海外宏觀環境變化、市場波動劇烈,但人民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雙向波動常態化。同時,隨著人民對風險因素逐步消化,國內經濟穩步恢復,國際收支基本衡,人民走勢前景偏樂觀。

不過,未來,美元的動能可能暫時難以消退,非美元貨貶值潮可能年內仍會持續。

“我們預計,美元/人民的走勢期將跟隨美元指數。”張蒙稱,人民2019年高點附(7.2),盡管中國央行可能出手穩匯率,但如果美元繼續大幅走高,美元/人民很難維持在當前水。不過她也提及,在美元對人民突破關鍵心理水(7)后,出現錯位貶值的風險很低。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在激進加息下,美債收益率飆升,導致美元和其他貨之間的息差急劇擴大,自然導致非美貨匯率貶值。例如,上周,一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4.1%,創下十多年來最高水。另一邊,中國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8%左右。

“目前看,美國的利率上行趨勢尚未結束,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要領先于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見頂,如果加息在明年上半年見頂,那么美債收益率大概會在今年底見頂,相應的人民貶值壓力可能也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歷史數據來看,在2年期美債收益率見頂前,美元指數也很難見頂。”他稱。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人民幣匯率破7后中國央行祭出大招 穩定...
美聯儲威脅將利率提高到5%水平之上 是...
美聯儲加息75基點后 盤面并沒有絲毫回調需求
美元飆升至113.23 油價暴跌至八個月低...
人民幣匯率跌破7.0關口 央行將穩慎推進...
美元指數微漲 歐元和英鎊兌美元暴跌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