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漢朝時期,民間就流傳著一句諺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到了南宋初年,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就曾說過這樣的話,“渡江后名將皆西北人”。其實這句話并不完全準確,因為岳飛是相州人,并非來自西北。不過這個現象依然值得注意,因為除了岳飛外,其他主要的名將幾乎全部來自西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在南宋初年,都有哪些名將來自西北地方呢?首先是“中興四將”中的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韓世忠是陜西延安人,張俊是鳳翔府成紀縣(今甘肅天水)人,劉光世是保安軍(今陜西延安志丹縣)人。這三個人在南宋初年是與岳飛齊名的將領,韓世忠、張俊的資歷、官位、爵位甚至還要超過岳飛。
其次是吳氏兄弟,吳玠、吳璘是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與吳氏兄弟同鎮川蜀郭浩也是德順軍人,另外一位名將楊政則是原州臨涇(今甘肅鎮原)人。那位在順昌之戰打敗金軍的名將劉錡也來自德順軍。曾在西夏、金朝、南宋擔任大將的李顯忠是陜西清澗人。另外,早年間鎮守陜西的大將曲端也是來自西北地方。可以說南宋初年的名將,除了岳飛,都來自西北。
早在戰國時期,關中地區就勇武善戰著稱,特別是經過商鞅變法,當地人“勇于公戰”。另外關中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這里崇尚勇武之風。關中為四塞之地,特別容易形成雄踞一方的政權,北部、西部與少數民族接壤,經常與他們爆發戰爭,所以當地民風彪悍。劉邦在與項羽作戰的過程中,關中的軍事力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西魏北周時期,在民族融合的因素下,這里更是名將輩出,這種情況延續到了隋唐時期。關隴集團憑借著勇武之風,席卷天下,實現了統一的局面。即使到了唐朝中后期,這里的地位依然很重要,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郭子儀就曾經說過,這里“兵勇士強,雄視八方”。平定朱泚之亂,力挽狂瀾的唐朝名將李晟就來自甘肅臨潭。
北宋統治期間,延續了歷朝歷代的習慣,經常從西北地方選撥禁軍,這里成為北宋重要的兵源地,為“精卒、良馬所出”。從宋太宗時期開始,北宋就開始與黨項人作戰,這里更是成為戰爭的前線。到了宋仁宗時期,與西夏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來自西北地方軍隊更加受到重用,因此逐漸形成了西軍。宋仁宗雖然與西夏講和,但此后雙方仍然不斷爆發沖突。
西軍長期駐扎在西北地方,又經常與西夏作戰,所以長期保持強悍戰斗力,也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武將世家,比如折家將、種家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早年間就活躍在宋夏戰場上。在北宋滅亡前后,西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仍然留下了一些精銳,他們奮戰在宋金戰爭的前線,逐漸成為成為南宋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