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全球熱訊:基金未發就“閃人”?基金經理離任頻現神操作 對基金規模、業績影響幾何?

在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離任”現象雖屢見不鮮,但在基金還沒發行或剛成立就“閃人”的行為,還真不多見。這一幕,近日就發生在了一家大型基金身上。而在此前,還有華安基金、格林基金、東吳基金、華潤元大基金等公募有過類似操作。

相關研究指出,基金經理離任對基金的規模和業績均會帶來一定影響。在這背后,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基民等市場主體對基金經理隨意“閃人”行為也頗有異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家公募發生類似現象

根據工銀瑞信基金10月12日公告,工銀瑞信恒嘉混合基金聘任林念為擬任基金經理,王君正不再擔任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需要指出的是,當時該產品是一只尚未發行的新基金,原定募集期為8月15日至8月29日,初始擬任基金經理王君正,后調整為10月17日至11月29日。

之所以在發行之前更換基金經理,是因為初始擬任基金經理王君正,已于9月底離職。根據該基金的招募說明書,王君正于2011年加入工銀瑞信基金,任研究部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金融地產研究團隊負責人、基金經理。今年9月23日,王君正因個人原因辭職。新聘的擬任基金經理林念,于2014年加入工銀瑞信基金,現任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牽頭工作)、投資副總監、基金經理。

實際上,基金經理在產品發行或成立前后就離職的情況,并不止上述一只基金。

華安品質甄選混合基金成立于2022年7月20日,首募規模12.36億元,由基金經理張亮管理。7月21日,華安基金為該基金增聘了新任基金經理劉暢暢,為2022年8月5日張亮的離任鋪平了道路。截至目前,該基金由劉暢暢單獨管理。

另外,東證融匯添添益中短債基成立于2022年2月10日,基金經理為應潔茜和石睿柯,出來之后的第二天(2月11日),石睿柯就因個人原因離任。早在2020年6月11日,格林基金旗下的格林泓遠純債基金成立。次日的6月12日,格林基金就發布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基金經理宋東旭因個人原因離任,該基金由新聘的基金經理張曉圓接替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新基金成立后一個月內基金經理卸任的現象,還在東吳基金、華潤元大基金等公募發生過。

引發市場熱議

從過往情況來看,基金經理離任一般發生在管理產品一段時間后。特別是某些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百億”熱門基金,基金經理變更后是否會對老基金的運作帶來影響,成為了市場關注焦點,“基金經理卸任新基金”現象自然也不例外。

工銀瑞信基金近日表示,上述事項己按規定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相關手續,基金經理離職屬正常現象,新基金尚未發行,對投資者沒有任何影響。

某市場投資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基金本身屬于高度同質化的金融產品,無論從基金公司發行還是從基民買基金角度,管理產品的基金經理,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一方面,新基金在發行之前,還有著申報、獲批、定渠道等多個環節,基金經理人選也是經過嚴謹程序才確定下來的;另一方面,當基金進入發行階段后,基金經理則往往成為最大的營銷賣點,基民也往往會“慕名而來”。如果短時間內(尤其是基金即將發售或剛成立)就更換基金經理,難免會給市場帶來“太突然”“有點隨意”的印象。

“我是比較在意的。”深圳基民李先生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如果他持有的基金發生經理變更,他會直接打電話咨詢基金公司,然后會了解新任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否會有很大差異。“基金的投資體驗,主要是基金經理帶來的。基金經理變更后,我并不確定他帶來的投資體驗是否會有很大變化。出于對不確定性的規避,我很可能會贖回一部分基金,觀察一段時間之后再決定下一步操作。”但也有基民對券商中國記者說道,他買基金更關注基金本身的投資定位,無論是哪位基金經理管理,只要基金投資不違背合同約定,就是可以接受的。

離任會影響基金規模和業績嗎?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來已有245名基金經理離任,與去年同期的離任人數(260名)較為接近,2018-2020年同期的離任人數,分別為184名、145名和205名。

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姜誠認為,從基金經理角度看,換一家公司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二是社會價值最大化。姜誠以“公奔私”舉例說到,私募是利潤率更高的業務,個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業績未必會比管理公募時更好,奔私未必提升社會價值,但可能提高個人價值。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由于基金管理人運營管理、績效考核壓力、職業規劃調整等因素,基金經理變動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

具體來看,從規模變動情況來看,偏股型基金相較于偏債型基金受基金經理變動的影響更為敏感,部分偏股型基金甚至一度出現了300億元-400億元規模變動的極值情況。收益率影響方面,偏股型基金收益率整體受基金經理變動影響較大,整體業績波動區間在-20%至20%之間,極值情況的存在則將業績波動范圍進一步擴大。另外,基金經理變動對偏債型基金的影響整體較小,整體業績波動區間在-4%至4%之間,但也有極值情況存在。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認為,從更長的發展周期來看,基金公司更應該成為優秀的人力資源公司。要持續建立專業的人才梯隊,無論投研團隊、陪伴服務團隊、產品和中后臺賦能團隊,都要能隨著公司的發展持續地把客戶需求作為核心,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源源不斷地產生新人才,這是公募基金發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全球熱訊:基金未發就“閃人”?基金經理...
天天訊息:越跌越買!南下資金搶籌這一...
今日熱訊:科技體驗官|“愛聊”一下:用...
全球新資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較周二紐...
短訊!美股全線下跌,特斯拉盤后跳水!...
天天快看點丨堅定看多中國資產!外資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