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今日關注:第一家破產的核酸檢測公司:6萬元的欠薪也付不起

圖 源丨圖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 者丨唐唯珂

近日,樸石醫學成為抗疫新階段第一家破產的核酸檢測公司。一男子因工資爭議糾紛,申請對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執行案款6萬余元,法院經查詢卻未發現該公司有可供執行財產。此外,樸石醫學曾在今年6月因核酸檢測造假被列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多人因此被逮捕、發起公訴。

樸石醫學的破產僅是眾多核酸檢測相關企業的一角。疫情發生后,核酸檢測相關企業業績持續爆發式增長。眾多企業紛紛投入到這片藍海中,然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轉變和相關政策的調整,核酸檢測業務也走到了“盡頭”,核酸檢測相關行業不可避免進入洗牌期。

樸石醫學曾因核酸檢測造假被吊銷執業許可

今年5月,據北京市房山區政府網站消息,因原始檢測數據明顯少于樣本檢測數量,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被房山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其中違法事實為:2022年5月14日,監督員發現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廣陽大街9號1幢3層315-323的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原始檢測數據明顯少于樣本檢測數量。

11月18日,據“房山檢察”微信號通報,北京檢方依法對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樸石醫學)及相關人員提起公訴。

通報稱,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以北京樸石醫學周某某、武某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移送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機關經依法審查,于2022年11月18日,對北京樸石醫學以及周某某、武某某等7人,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向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巔峰到低谷

新冠疫情暴發三年來,核酸檢測公司在短時間內便經歷了從巔峰跌到低谷的急劇變化。

2021年,受疫情的影響,核酸檢測規模持續擴大,相關企業的利潤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僅2020年度,圣湘生物、東方生物、義翹神州、之江生物等企業的收入同比2019年增幅就超過600%,圣湘生物和達安基因等企業2020年的凈利潤就超過20億元。

巨大的創收能力也吸引眾多擁有核酸檢測業務的企業沖刺IPO。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新冠檢測指數成分中有5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0家是2021年上市,其中不乏之江生物、安旭生物、諾唯贊等因新冠檢測業績大漲的企業,僅2020年度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400%。

盡管眾多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龐大的應收賬款也使得許多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根據公開業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達安基因凈利潤49.11億、應收賬款42.31億;迪安診斷凈利潤24.28億、應收108.78億;金域醫學凈利潤24.48億、應收74.33億;明德生物凈利潤38.38億、應收29.67億;萬泰生物凈利潤39.44億、應收42.01億。

除此以外,防疫措施的調整加速帶動相關核酸檢測企業迎來艱難的業務轉型。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展大范圍核酸篩查,核酸企業的造假問題也浮出水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被查的核酸檢測機構超11家,涉及濟南、鄭州、合肥、上海、北京、蘭州等地。

隨著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核酸檢測業務的增長也走到了盡頭,相關企業扎堆沖進的核酸檢測業務市場已到了黯然退場時刻。

12月7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正式出臺。通知中指出,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

核酸檢測逐漸退場,抗原檢測業務或成為新風口,但風口過后都將要面臨相同的挑戰。

此前即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整體行業來說,新冠疫情終將回歸成為一項常規業務,如果企業不提早做布局,以后被洗出局也是早晚的事情。”

抗原檢測接棒入局

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出臺后,核酸檢測開始退場,抗原檢測開始入局成為頂流。近日,不少民眾瘋狂搶購抗原檢測試劑盒。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顯示,不少抗原檢測試劑盒已賣斷貨。

抗原檢測的崛起,對于已有此項業務的企業依然還有增長空間。截至12月12日,國家藥監局已批準42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對于市場關心的產能情況,多家上市公司已披露相關產品的注冊進展和產能情況,正以多種方式保障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生產。

相關檢測試劑盒研發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前排隊待審的眾多抗原檢測試劑盒公司未來肯定也會逐步獲批加入產能擴張大軍,解決短期內供應緊張問題。而且之前有人提出的NC膜供應也不會是大問題,盡管以往確實進口的多,但是NC膜一方面易于存儲,各家都有備貨,另一方面NC膜也是有國產廠商的,雖然NC膜國產的質量不佳,但做抗原卡,也夠了。

然而對于更多的企業來說,可能要面臨核酸檢測退場后巨大的疼痛??禐槭兰o2020年和2021年營收2.33億元、3.39億元,其中,新冠產品和服務收入為1.27億元和1.77億元,分別占比54.5%,52.2%,貢獻營收都超過了一半。核酸檢測的退場,將給其帶來強烈的沖擊。

也有不少企業表示自身將回歸到正常業務。蘭衛醫學(301060.SZ)公司在半年報中也指出,“隨著國家疫情防控階段性調整及新冠治療藥物的推出,疫情將得到有效控制,新冠檢驗雖會成為常規檢驗但將伴隨著價格下調,因此公司新冠檢驗收入和毛利都可能減少,存在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1月28日,凱普生物(300639.SZ)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含香港地區)于2022年度總計已完成新冠核酸檢測約8億人次?!眲P普生物還表示,“公司會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常規業務上,(核酸檢測業務)會不會產生影響還要看各地政策的調整。”

對于生物科技企業來說,研發就是生命,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是提升自己的研發實力。

隨著核酸檢測退場步伐加快,核酸檢測相關企業能否在疫情相關業務外,開發新的業務,提升企業本身的研發能力,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增長點,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未來能走多遠。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今日關注:第一家破產的核酸檢測公司:6...
可控核聚變迎重大突破:安泰科技漲超8%...
多家保險公司股權遭掛牌出售或折價拍賣...
吉利汽車港交所發布公告,擬分拆極氪在...
世界微速訊:2022藍鯨視界|醫藥電商B2B...
風暴眼|“華南五虎”富力之殤: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