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償二代二期推行一年有余:行業協會摸底執行難點,險企密集增資發債“補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資料圖)

藍鯨財經從業內獲悉,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保險行業協會”)下發《關于征集償二代二期規則執行難點及相關建議的函》,面向相關會員單位廣泛征求二期規則執行難點。后續會結合行業意見建議反饋,將相關報告修訂完善并報送監管部門。

相比一期規則,二期規則填補了原有監管體系未涉及的空白,堵住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細化了監管條例的內容。但在推行中,也面臨一些實際難點,譬如,保險公司外源資本補充的需求提高然而受限較多;二期規則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過快;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有效性受到挑戰等。

從應對手段來看,近兩年來,已有不少保險公司在忙于增資擴股,以提升償付能力。選擇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機構也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資本補充規模近86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540億元,其中不乏大額資本補充債。后續部分業務激進、投資激進的中小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償付能力大幅下滑的情況,仍將因資本不足而出現資本補充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這也倒逼保險公司在開展業務時要充分考慮業務發展與償付能力風險之間的協調與平衡,既要做好近期的業務安排,也要規劃好公司長期發展的資本需求。

償二代二期規則執行存難點

此次的征集,是在前期保險行業協會面向常委單位征集意見形成《償二代二期規則執行難點及對策建議(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報告的基礎上,面向相關會員單位進行的擴大征集,后續財會專委會將結合行業意見建議反饋,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修訂完善并報送監管部門。

償二代二期是原銀保監會補齊監管制度短板的重要舉措,對于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維護保險市場安全穩定運行、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都具有重要意義。規則II填補了原有監管體系未涉及的空白,堵住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細化了監管條例的內容,使得對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監管和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

自2022年一季度償二代二期全面實施后,規則II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評估更為嚴格。“二期工程下,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相比一期工程同時下降,但分子實際資本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整體出現行業性下滑”,東吳證券分析師指出。

但問題并不僅限于償付能力的下降。針對償二代二期具體規則的執行難點,財會專委會總結了15點,具體包括保險公司外源資本補充的需求提高然而受限較多;償二代二期規則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過快;相互保險組織在資本補充形式及規模方面劣勢較大;財產險巨災風險最低資本快速上升;部分固定收益類資產不計量利率風險最低資本;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有效性受到挑戰;公司關鍵財務指標存在披露口徑不一致;修正共保合同集中度風險的確認口徑和風險暴露的計量標準不匹配;交易對手集中度風險的統計范圍難以操作;貸款五級分類和保險五級分類兩個指標存在差異資本規劃報告的審議披露問題;壓力測試規則較為復雜且測算方式難度較大;保險集團資本規劃、壓力測試報送時間過緊;保險公司季度快報的截止時間較緊;現行SARMRA要求不完全適用于相互制保險公司等。

針對以上執行難點,財會專委會也總結出相關建議,比如,建議監管機構在保險公司上市、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等的審批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取消或放松保險公司發行債務性資本工具的審批,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建議修改《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號:實際資本》中“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35%”的相關規定,適當調高計入核心資本保單未來盈余的比例上限(至少到50%以上),或給予壽險行業中小型保險公司充分的過渡期限。考慮到中小型保險公司與相互保險組織在外源性核心資本補充難度較大,鼓勵其通過開展長期壽險業務提升內源性資本貢獻,避免因償二代二期政策調整,增加中小型保險公司的風險處置風險,或影響風險處置類保險公司執行風險處置的進程和成效。

財會專委會還建議監管機構盡快研究基于償付能力負債評估如何與新會計準則下核算方法兼容統一的方案,使得公司能夠通過統一的資產負債匹配策略同時對會計凈資產和償付能力進行有效管理,更好的推動公司進行有效資產負債管理。

業內普遍認為,通過對償二代二期規則執行難點的調研以及后續調整,能夠讓保險機構更好適應二期規則,引導保險業專注主業回歸保障本源,有效防范風險。

上半年市場化募資近860億元,超去年全年

需關注的是,近兩年來,已有不少保險公司在忙于增資擴股,以提升償付能力。選擇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險企也不在少數。后續部分業務激進、投資激進的中小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償付能力大幅下滑的情況,將因資本不足而出現資本補充需求。

華創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徐康指出,償二代二期下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評估標準顯著提升,短期內中小險企資本充足度承壓、刺激部分險企進一步補充資本,但中長期有利于保險行業資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險企資本補充訴求強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險企資本補充規模近86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540億元,其中不乏大額資本補充債。譬如,太保財險在2個月內成功發行兩筆資本補充債,合計達100億元;中國人保于6月發行2023年資本補充債券,該期債券發行總規模為120億元。中再產險、農銀人壽、紫金財險資本補充債的獲批額度也分別達到40億元、35億元以及30億元。

7月24日,新華保險獲批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200億元,創下2023年險企資本補充債最高記錄。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利率走低背景下,險企通過“借新還舊”方式降低發債成本,也是推高上半年資本補充債發行規模的原因之一。

當前,險企的資本補充渠道也在拓寬,今年3月,中國太平發行永續債20億美元,初始年分派率6.4%。永續債這一融資“補血”新工具實現“破冰”。

平安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維逸表示,監管部門允許險企發行永續債,從發行主體、發行條件和減計、轉股及贖回條件等方面作出規定,有助于進一步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增加核心二級資本、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并增強風險防范化解能力。

除了市場化發債募資,從股東方謀求資本補充,也是當下中小險企的通行做法。君龍人壽、國寶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中原農險、財信吉祥人壽、華貴人壽、長城人壽、珠峰財險等險企,均通過股東增資或引入新投資人的方式,實現資本金的提升,進一步充實資本實力、支持業務發展,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償二代二期規則正式實施后,采用更加嚴格的資本認定標準和風險計量因子,加上資本市場波動使得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下降甚至凈資產減少,行業整體的資本補充壓力很大,所以在今年推進補充資本計劃就顯得非常急迫了。”一位金融研究員在接受藍鯨財經采訪時表示。

根據其預計,下半年險企增資發債的態勢還將延續。這也倒逼保險公司在開展業務時要充分考慮業務發展與償付能力風險之間的協調與平衡,既要做好近期的業務安排,也要規劃好公司長期發展的資本需求。(藍鯨財經 李丹萍 )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償二代二期推行一年有余:行業協會摸底...
馬光遠:我也是專家,我想告訴大家很多...
馬光遠: 房子短缺時代已經結束,投資沒...
四大頭部豬企緊急聲明:立即整改
住建部明確樓市調控方向,中國房地產政...
實控人姜照柏二度溢價萬倍“賣子”,鵬...